24期~暗藏在名画里的瑰宝——记荷兰制图师费舍尔及其《十二凯撒看世界》地图
我有店,也有故事
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橙湖工作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为自己的家乡策划过一个未曾完工的艺术博物馆--“领导者的博物馆”(Führermuseum),选址位于今日奥地利城市林茨(Linzer),靠近希特勒的出生地布劳瑙,所以通常也被称作林茨艺术画廊。纳粹幻想着用战争期间“购买”或抢夺的整个欧洲最优秀的艺术品来“装点”这座博物馆,从而将林茨变成纳粹德国的“文化之都和欧洲最伟大的艺术中心之一、多瑙河上最美丽的城市、使维也纳也黯然失色”。

荷兰著名画家维米尔*的油画--《绘画的艺术》《TheAllegory of Painting》(有时也被称为《画室中的画家》)就是那批欧洲“最优秀的艺术品”之一,1940年11月20日,希特勒通过自己的“经纪人”汉斯花费了182万帝国马克将其“购入”囊中。1945年二战结束时,这张画作和其他一批艺术杰作在奥地利某个小镇的盐矿废墟中被“解救”了出来,现在,被永久地收藏在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博物馆。
在维米尔的许多画作中,那个时代装饰墙壁的地图,成为他画作中显眼的背景。17世纪,是荷兰地图制图黄金时代的鼎盛时期,荷兰出版的大幅地图成为西欧贵族和富有商人最青睐的墙壁装饰,被称为Wall Map,即墙壁地图。像维米尔这样的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墙壁地图作为艺术对象的重要性,并将其表现在自己的画作之中。--《地理学家》《士兵和微笑的女孩》*、《读信的女人》、《持水壶的年轻女子》等等都能看到画作背景中清晰的墙壁地图、上文所说的曾被希特勒收藏的那幅《绘画的艺术》也是这样。
淘宝APP扫二维码看宝贝详情
克莱斯·詹松·费舍尔的《十二凯撒世界地图》(Twelve Caesars world map),是其地图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之所以被称为《十二凯撒世界地图》,是因为这张“世界地图”的上下部分被一共12位古罗马帝国*的皇帝给“包围”了,“包围圈里”有我们在历史课本上听到过的的凯撒、奥古斯都、尼禄、提图斯等等,他们身着甲胄,跃马战场,一个个栩栩如生。
虽然今日维米尔的画作价值连城,但在当年那个时代,维米尔还是默默无名,比起他的画作来,背景中的地图本身,反倒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一幅幅艺术的杰作、一件件优雅又高贵的作品。

在《绘画的艺术》中,画家对背景中挂墙地图上的光影进行了逼真而细腻地描绘,这是那张画作中令人欣赏赞叹的细节之一。而这幅地图,便来自荷兰的地图制作和出版商费舍尔家族,是克莱斯·詹松·费舍尔在1636年出版的,它显示了荷兰的联省共和国时代17省的地理信息,旁边还绘有20个荷兰著名城市的景色。今日在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和瑞典的skokloster城堡(瑞典国家博物馆)还可以看到费舍尔的这版地图。
在这一幅地图的右下部分,可以发现1652年的字样,这是这幅地图的最终版本,而这一地图的早期版本在1639年便已出版发行。从图中横平竖直、垂直相交的经纬度线可以看出,费舍尔在此图的制作中已经采用了墨卡托发明的正圆柱投影法。十七世纪早期由亨利·哈德逊发现的哈德逊湾已经标绘在北美大陆的东北边缘,在麦哲伦海峡更南端,1616年才发现的勒梅尔海峡(Fretum le Maire)也清晰地标绘了出来。这些细节都反映出,这张地图及时更新了航海家和探险者们在那个时代所发现的、最新的地理信息。
欧洲模特及必去景点之罗马
*《士兵和微笑的女孩》(DeSoldaat en het Lachende Meisje)"背景中的地图,出自另一位荷兰制图大师威廉布劳(William blaue)的作品--1621版的“荷兰和西弗里斯兰地图(Nova et Accurata Totius Hollandiae Westfriesiaeq)”。
“渔夫”在1630年前后成为了其家族产品的徽标
《十二凯撒世界地图》,这张地图的上下部分被一共12位古罗马帝国的皇帝给“包围”了
*图中12个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从左至右排列,分别是恺撒、奥古斯都(屋大维)、提比略、盖乌斯·卡利古拉、克劳狄乌斯、尼禄、加尔巴、奥托、维特里乌斯、韦帕芗、提图斯、图密善。
“Magellanica Sive 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
--拉丁语(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未知的南方大陆,这正是今日澳大利亚的英文“Australia”的词源,即源于拉丁文“australis”,意为南方。“Magallanica”的名称来自于麦哲伦的名字“Magallanes”,反映了一个假设,即麦哲伦在他的环球航行期间(1519--1522)曾与这片土地有所联系,在墨卡托和普兰修斯等人的世界地图的影响下,"Magallanica"一词被当时的人们所了解,但最终事实证明,后者即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在命名澳洲大陆时,变得更加受人们欢迎。
克莱斯·詹松·费舍尔(Claes Janszoon Visscher,1587-1652),是荷兰制图黄金时代的一名制图师和出版商,生于阿姆斯特丹、死于阿姆斯特丹,算是标准的荷兰土著制图师。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雕版、制图、印刷,并将家族发展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的地图制作与出版商之一,他的儿子费舍尔一世(Nicolaes Visscher I,1618-1679),他的孙子费舍尔二世(Nicolaes Visscher II,1649-1702),也都成为了阿姆斯特丹汇聚了众多地图公司的那条Kalverstraat大街上的知名人物。而家族生意的扩张,也是因为老费舍尔与时俱进,紧紧抓住了那个时代的“发展机遇”,虽然和地图行业关系不大。因为那个时代新教的宗教改革,旧版圣经被认为是过时的和杜撰的,费舍尔家族抓住了刊行新版圣经的机会,不但麾下网络了众多那个时代受人尊敬的绘图员,而且为“费舍尔”这个家族企业名称做足了“Marketing”的功课。

有时,克莱斯·詹松·费舍尔的名字也被写作Nicolas Joannes Piscator,“Piscator”是拉丁语“渔夫”的意思,相当于今日英语中的“Fisher”,而“渔夫”在1630年前后也的确成为了其家族产品的徽标--一种今日我们称其为“LOGO”的东西。这个小渔夫LOGO经常被悄悄地放置在图中近水的某处位置,费舍尔家族的地图印版几个世纪以来经常被后来的印刷者重复使用,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拷贝了整张印版,包括了那个“小渔夫LOGO”,这一“线索”使得后人有机会按图索骥地追溯到那些圣经或者地图等印刷品的最初版本来源。
1652年字样以及罗马皇帝提图斯、图密善
除了十二凯撒,地图的四角还描绘了四大洲的“形象代言人”,左右两侧则间隔着描绘了六组“服装模特和八组城市景观”。“服装模特”显示了每个地区的着装模式,包括欧洲人,亚洲、非洲、北美人、南美人和麦哲尼西人(Magellanici)。在当代,已经没有“麦哲尼西人”这个概念,从其词源来看Magellanici应该是指麦哲伦发现麦哲伦海峡时的火地岛及南美大陆最南端巴塔哥尼亚区域的原住民;地图中的八个城市景观,是那个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代欧洲人生指南中“一生一定要去的八大景点”,包括了罗马、阿姆斯特丹、耶路撒冷、突尼斯、墨西哥城、哈瓦那、帕南布哥(位于今巴西东北部)和巴希奥·托多斯·桑托斯(今墨西哥西北部)。
但另一方面,虚构的美洲加利福尼亚海岸线曲曲折折向北伸展,一直通向那个传说中的安南(Anian)海峡,仿佛距离今天的东北亚只有几公里,在奥特留斯的《寰宇大观》中、在墨卡托的《Atlas》中我们都见过这一熟悉的地理信息,或许它来自更早的威尼斯地图学家加斯塔尔迪地图中的地理信息,那个传说中的东北航道通向太平洋的入口(今日我们称其为白令海峡)在那个时代依然只是个传说,东北航道的先驱者荷兰探险家巴伦支已经离世多年。图中“Magellanica Sive 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的文字告诉人们,未知的南方大陆也依然只是另一个传说,早期荷兰人探索过的部分今日澳大利亚的北方海岸线已经显现了出来,但那时的人们猜测,这一海岸线应该是“未知的南方大陆”的某一部分边缘,图中的信息仿佛也支持了这一揣测,彼时,欧洲人尚没有明确的关于今日澳大利亚或者南极洲的概念。
维米尔*的油画--《绘画的艺术》
*Johannes Vermeer(1632--1675),同老乡梵高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生活在17世纪的维米尔生前并不知名,一生穷苦潦倒,英年早逝。但今日,他和他的作品都被视为荷兰最伟大的艺术之一,是“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大师,与哈尔斯、伦勃朗等齐名”。
瑞典的skokloster城堡
环绕那个世界的“十二凯撒”,其实来自于古罗马历史作家苏维托尼乌斯创作的、记述罗马帝国前12位帝王的历史著作--《罗马十二帝王传》,这本史书开创了西方史学传记体的先河,一定程度上讲,可以看做是罗马帝国的《史记·本纪》。那个同中国大汉王朝差不多同时代的、中国史称“大秦”“拂菻”的罗马帝国,发源于今日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最终扩张成为世界古代史上跨越欧、亚、非三大洲、国土面积最为庞大的一个帝国。

15个世纪之后,十二位罗马帝王如圆桌骑士般齐聚环绕着这张世界地图,仿佛隐喻着罗马帝国野心与扩张的幽灵正在欧洲的大地上复活,伴随着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的不只是“美好”的文艺复兴,还有欧洲列强血腥与文明交织的全球殖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