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期~一张天文地理学启蒙的古典作品(上)——《适用于天文学的地球总图》
我有店,也有故事
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橙湖工作室
在麦哲伦率领的探险队于1522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之后,正在从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英国,也先后诞生了多位完成过环球航行的探险家,他们之中,有从海盗成长为海军上将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从海军到“皇家海盗”再到制图师的威廉·丹皮尔、三次环球航行发现地理信息无数的伟大船长詹姆斯·库克、还有一位今日相对的不太“知名”的海军将领--乔治·安森(George Anson 1697-1762),他出生于英国斯坦福德基尔市,姨父是迈克尔斯菲尔德伯爵。安森从一个基层的海军军官做起,几十年里参与了大英帝国大大小小的多次海战,凭战绩军功最终成长为一名海军上将、成为第一代安森男爵、苏伯顿男爵。而他的环球之旅,倒是和先辈德雷克爵士有几分相近--都是一路在南美洲海岸同西班牙舰船缠斗不休,不得已之间“选择“了一条环球航行的线路,而最后却都因为这一场说走就走的环球航行而名利双收。
1728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安森调任六级战舰“加兰德号(HMS Garland)”舰长,两年之后调任五级战舰“钻石号(HMS Diamond)”舰长、1737年,他已被提升为海军准将,坐镇60门火炮的三级战舰“百夫长号(HMS Centurion)”。1739年,在“詹金斯耳朵的战争(War of Jenkins' Ear)”*爆发后不久。安森负责指挥一个小型舰队,在南美洲海岸攻击并掠夺任何属于西班牙的财产。*詹金斯耳朵的战争是英国与西班牙自1739年至1748年发生的一场军事冲突,自1742年起,有关战争又成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一部分。战争初期的战场主要在加勒比海及西印度群岛,后期由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关系,各方都把军事焦点和资源移回欧洲大陆。
英国西班牙在美洲贸易点的地图
安森的舰队出发晚于计划,并遭遇了接连不断的麻烦与灾难。季节的迟到迫使舰队在绕行合恩角时遭遇了持续的暴风雨天气,而当时导航仪器也无法提供精确的观测和预报,舰队中的五级战舰“珍珠号(HMS Pearl)”和第四级战舰“塞文号(HMS Severn)”最终未能成功的绕过南美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不得不返回本土。绕过合恩角的四艘舰船中的六级战舰“瓦格号(HMS Wager)”不久在智利海岸附近被击沉,船员们随后在那里还发生了兵变。

到1741年6月,当安森的舰队到达南美洲西海岸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时,他的六艘舰船中只剩下三艘(座驾“百夫长号HMS Centurion”、四级战舰“格洛斯特号HMS Gloucester”和单桅帆船“泰兰号 HMS Tryal”),而他的船员人手已经从961人下降到335人。在海岸上没有任何有效的西班牙部队的情况下,他的舰队能够骚扰敌人沿线的港口和堡垒,并在1741年11月洗劫了西班牙人控制的秘鲁小港口城市帕塔。不过舰队中船员的数量也因坏血病而继续减少,缺乏修整维护的舰船状态也日益窘迫,安森不得不将所有的“幸存者”都汇集到“百夫长号”上,并在天安岛(Island of Tinian)做了短暂休整,之后,于1742年11月开始了横渡太平洋的航程,目的地:澳门。
淘宝店
《乔治安森捕获马尼拉大帆船》油画 作者 Samuel Scott.
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澳门的安森,被当地的中国人找了很多麻烦,不过最终船员和百夫长号还是得到了修整和补给。“百夫长号”再次从澳门出航南下,安森的目的,是寻找并劫掠一条马尼拉大帆船。“马尼拉大帆船”,是“The Manila Galleon”的直译,它并非是某一条船,而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二百多年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这条航道东起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西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基本把控在西班牙人的手里,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这种贸易实际上就是西班牙人用美洲殖民地的金银,换取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丝绸、香料、瓷器等产品的贸易。往返一次这样的航程耗时漫长,但每一条马尼拉大帆船也都仿佛是一艘移动的宝库。
本文为 橙湖工作室 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海军上将--乔治·安森(George Anson 1697-1762)
1743年6月20日,在圣埃斯皮里图海角(Cape Espiritu Santo)附近,安森一定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苍天啊!大地啊!总算逮到你个乖乖啦!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大帆船“科瓦东加夫人(Nuestra Señora de Covadonga)”落入了英国“百夫长”的手里,资料记载,大帆船上载运着一百三十多万西班牙银比索,几乎可以补偿英国因这场战争损失的一年的贸易收入。历史上,由于每一船这类贸易巨大的数额,为了保护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贸易地位,西班牙国王1593年一度下令每年抵达墨西哥的马尼拉大帆船不得超过两艘,并且这种商业限制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直到十八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经贸凋落,才被迫开放了马尼拉港。而这艘被英国人捕获的马尼拉大帆船上的海图,更是让英国人对太平洋之上的航路与群岛增加了许多了解,今日西北太平洋上,就有以安森之名命名的“安森群岛(Anson Archipelago)”。安森将他劫掠下来的丰厚战利品带到了澳门,并在那里购买了大量的香料,然后起航南下,经巽他海峡西行,绕行非洲好望角,并于1744年6月15日,借助浓雾侥幸躲过了一支在英吉利海峡巡航的法国舰队,终于回到了英国。这是他的“第一桶金”,除了几乎一生衣食无忧,还为他在日后的生涯中赢得了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
安森指挥的“百夫长号”的环球航行路线
Stielers_Handatlas_1891年 德国人绘制的太平洋岛屿地图(包括安森群岛等)
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安森的故事,是因为这条被英国将领劫掠过的西班牙人“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曾出现在法国天文学家、制图师路易·弗莱彻(Louis Flecheus,1738-1793)年的地图作品中,一同出现在这幅1782年版地图里的,还有其他几条航线,以及醒目的、红色线条标识的、英国传奇船长詹姆斯·库克的三次环球探险航行航线。无论是英国人劫掠马尼拉大帆船的时候,还是这幅地图刊印的年代,彼时的英国和法国都处于对抗乃至战争状态,我们尚不清楚这位法国制图师如此醒目地标注了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以及英国船长名垂史册的探险航线的目的,就像我们对这位法国制图师的生平了解也寥寥无几一样。

弗莱彻是法国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但无论是法语的维基百科,还是法国国家图书馆(BnF),关于他的生平资料都非常有限,只知道他大概从1775年前后开始定居在巴黎的蒙马特地区,那里是巴黎的一片高地,弗莱彻建造了一个小型天文台以便于观测活动。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的狂热时期,弗莱彻由于经常在夜间造访他的天文台进行观测活动,被怀疑进行巫术活动而列入怀疑人名单,或许是因为极度的失望、苦恼与厌恶,他最终采用了自焚这一激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弗莱彻一生中的地图作品不多,这张法语的世界地图--《适用于天文学的地球总图》(《Carte générale de la Terre appliquée à l'astronomie》)--可以说是弗莱彻在地图领域代表性的作品,它:

-阐释了弗莱彻关于地理学与天文学相互依赖的理论;
-图中绘制了他一生中的两项重要天文仪器发明;
-并对极地、尤其是南极大陆的存在及范围做了重要的预言。

让我们在(下)篇中,和您一起走入对这幅地图的赏析之中。

待续……
弗莱彻《适用于天文学的地球总图》17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