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期~地图大盗与《世界的镜像》(中)—记荷兰制图师德·佐德父子
我有店,也有故事
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橙湖工作室
十六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的践行者主要还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荷兰刚刚崛起,英、法更是后来者,虽然人类已经有了几次伟大的“环球航行”,但南半球未知的南方大陆依然谜团重重,欧洲人对于今日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认知如同盲人摸象,更别说更高纬度的南极大陆了。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也一直是探险者的“生命禁区”,探险者们努力拼凑着北美洲北部大陆与海洋的轮廓,然而传说中通向富饶亚洲的北极东北航道、西北航道除了吞噬掉许多探险的生命与船只以外,一直杳无踪影。欧洲人的海外探索发现以及成熟的贸易航路,都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以南、北极地为中心视角的两幅极地投影地图,会给每一个初见者留下深刻印象。
1593年第二版《世界的镜像》中,新添加进去的两幅极地投影世界地图和一副“中华王国”地图,是这部地图集中的珍品。
虽然这些混杂着真实与想象的极地地理轮廓与我们今日所了解的实际地理信息简直是天差地别,但在那个时代里,这些绚烂的地图依然是科学与探索精神的绝佳载体。

当代著名地图研究学者罗德尼(Rodney Shirley)认为,这两幅极地投影地图同法国制图师波斯特尔(Guillaume Postel,1510-1581)1578年版的世界地图描述的许多地理特征相吻合,德·佐德的这两幅图,应该就是以波斯特尔的作品为地理信息来源的*,德·佐德的绘制风格也受到了波斯特尔的较大影响。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文章,https://exhibits.stanford.edu/ruderman/catalog/yz405qy2282
对于欧洲人来说的东北航道与西北航道
其实早在1537年他在皇家学院求学期间,波斯特尔已经对地理学和天文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561年,在对自己之前的论文及地图扩编的基础上,他在巴塞尔出版了《宇宙学学科汇编》(《Cosmographicae Disciplinae Compendium》),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波斯特尔提出的五大洲概念:亚洲(Sem)、非洲(Cham 或 Chamesia)、欧洲(Lapetia)都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他把美洲(Atlantides)分成了美洲(Boreal)和南方大陆(Terra Austral)两部分,麦哲伦海峡以南的区域,都被视为南方大陆,并且他给了这个大陆一个独创的名字:CHASDIA。1578年在他出版的极地投影世界地图上,南半球上“CHASDIA”这一字眼出现在非洲、美洲、马鲁古群岛对应的南部,虽然这一字眼和这种分法在今日早被遗忘,但正是从这些蛛丝马迹之中,后人寻找到分辨德·佐德同波斯特尔的地图之间关联的丰富线索。此外,波斯特尔地图中,未知的”南方大陆”上还描述着“CHASDIA seu Australis terra, quam Vulgus nautarum di fuego vocantalii Papagallorum dicunt ”字样,大意是说“CHASDIA或者南方大陆,普通水手称其为火地岛,其他人则称其为‘鹦哥地’”。中国学者在研究《坤舆万国全图》的文章中称,是中国人最早发现了澳洲大陆。因为据考中国人最早称呼为“鹦哥地”的大陆,就是今日的澳大利亚。至于波斯特尔地图上南方大陆的“鹦哥地”同那个时代的中国是否有所关联,还有待进一步考据。

(待续)

本文为 橙湖工作室 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德·佐德1593年第二版《世界的镜像》中的极地投影世界地图
南美大陆南端巴塔哥尼亚隔着狭窄的麦哲伦海峡几乎快要同未知的南方大陆连为一体
北极点的位置四周,是花瓣一样的四块陆地
淘宝店
波斯特尔肖像画 (Guillaume_Postel),1584 作者 Andre Thevet
这位波斯特尔,制图师只能算是他的一项“副业”,他的名头,首先是法国的语言学家、天文学家、外交家,其次是一位基督教的普救说者、犹太教的学者,但同时,他也的确是一位杰出的制图学家。出生于诺曼底的一个小镇、在巴黎接受了良好教育的波斯特尔,熟悉闪米特语族的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叙利亚语,同时还掌握了古希腊语和拉丁语,他的语言天赋首先吸引了法国宫廷的注意。在1536年,当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同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结成那个短暂的“鸢尾花与新月的渎圣同盟”时(我们在《王者之心》一文曾简要提过),波斯特尔就是法国派驻奥斯曼帝国大使的御用翻译。他同时还被委派,为法国皇家图书馆收集那些珍贵的东方手稿,那些手稿至今还收藏在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之中。为了收集手稿,波斯特尔在1548-1551年间还进行过另一次前往圣地和叙利亚的旅行,回到法国后不久,他被法国最权威的皇家学院(Collège Royal.)任命为数学教授和东方语言学教授。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迷人的双半球极地投影,对于赤道附近地区的陆地的形状、也就是地图中的边缘区域、具有明显衰减变形的效果,再加上受那个时代的“能力”所限,地图测绘也远不如今日精准,想要在此图中分辨准确的岸线和岛屿是不现实的,不过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南北半球明显的大陆轮廓。在北半球那幅地图上,北美洲和亚洲大陆是分开的,中间是那条传说中的阿尼安海峡通道“Streto de Anian”,(即今日白令海峡的位置),在阿尼安海峡的出口处,横亘着日本“Japan”,北极圈内,既有欧洲人已经有所了解的格陵兰岛(Groonlant),也有莫名其妙的加利福尼亚“Califernia”,北极点的位置四周,是花瓣一样的四块陆地,中间的水道则仿佛暗示着传说与推测中的东北和西北极地航道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会穿越北极点。南半球的极地投影就更加简单,一块未知的南方大陆统治了整个画面,这是一块大陆平衡学说中推测必定会存在的一块陆地,欧洲人从航海探险者带回来的碎片般的信息中推测着这个南方大陆的轮廓,尚不知道今日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南还有着巨大冰封的南极大陆。南美大陆南端巴塔哥尼亚(Patagones)、隔着狭窄的麦哲伦海峡、几乎快要同未知的南方大陆连为一体,这种误解直到1615年勒梅尔绕过合恩角才开始逐渐消除。非洲大陆南端同未知南方大陆相隔遥远,因为葡萄牙人早已打通了绕行好望角的东行路线,马达加斯加岛对欧洲人已不再陌生。但是未知南方大陆在亚洲方向几乎同赤道附近的印度尼西亚群岛连接到一起,大爪哇岛(Java Maior)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香料贸易航线中已经熟悉的岛屿,从那里前往今日澳大利亚北岸的确很容易,荷兰人后来对澳洲大陆的探索,也的确有好几次都是从荷属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出发的,但完整的澳大利亚大陆轮廓直到库克船长1770年代的探索才逐渐明朗起来,如果以这幅地图来看的话,这片未知的南方大陆仿佛把今日的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已经融为一体了。
皇家学院 1612年 作者 Claude Chastil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