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利勒对地图从装饰风格向科学风格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德利勒的地图会放弃必要和适度的装饰,这版地图的标题就是用一种“卡图奇Cartouche”风格的边框括了起来,围绕着卡图奇框架两侧的,是代表各大洲的四位女性: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一条丝带舒展在整个地图的顶部,丝带上的字体:Nova Orbis Tabula ad Usum Serenissimi Burgundiae Ducis,大意为“这是一张奉献给勃艮第公爵的新的世界地图”。地图中央的底部边缘是出版商的详细信息,不过“科文斯&莫蒂埃”出版公司的信息仿佛从一个海怪般的大鱼的嘴里吐出来的,海怪的大嘴构成了围绕着出版公司信息的框架,大嘴周围环绕着飘荡着的海草,框架的左边是一个吹着螺号的“美男鱼”,右边则是抚摸着一条大鱼的“美人鱼”。大海延伸在地图底部的背景中,海平线上是许多大大小小的帆船。
*科文斯&莫蒂埃,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出版公司,经营时间约1721至1866年。皮埃尔·莫蒂埃(1661-1711)是出生于莱顿的地图雕刻师和制图师,他1681年至1685年在巴黎生活,并获得了在阿姆斯特丹出版法国地图的权利,他的儿子科内利斯·莫蒂埃(Cornelis,1699-1783)与约翰内斯·科文斯一世(Coverns I 1697-1774)联手创办了“科文斯&莫蒂埃”,并成长为十八世纪欧洲最大的地图公司之一。
淘宝APP扫二维码看宝贝详情
地图西半球的中心是南北美洲、以及其东西两侧广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那个年代对北美洲西北海岸的探索尚不完整,所以这版地图上,加利福尼亚看上去是一个形状奇怪的半岛。在那时的北美洲大陆上,欧洲殖民者已经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定居点,那里不光有五大湖地区的“加拿大新法兰(CANADA OU NOUVELLE FRANCE),还有墨西哥地区的“新西班牙(NOUVELLEESPAGNE)”,英国人的弗吉尼亚(VIRGINIE)和新约克(纽约)等。地图东半球的大片区域则主要是欧、亚、非洲的广袤大陆,这里的粗略轮廓已经和我们今日所熟悉的地理信息非常接近,但如果放大些看,其中的细节信息又和今日大相径庭。
首先,在西半球更远的西北角,一条航线曲折而来直达新西班牙,那是一条通向东半球北亚东海岸的航线,被贴上了达伽马的标签。不过此“达伽马”,并非我们熟悉的那个1497年替葡萄牙王国打通前往印度的贸易航路、并担任过葡萄牙人印度总督的那个“瓦斯科·达伽马”,而是他的孙子-胡安·达伽马(Juan Da Gama,1540-1591),当年,他曾被指控在东印度与西班牙人进行非法交易,胡安只能逃离葡萄牙人的澳门并航行到日本,之后,他向东继续突进,穿过太平洋到达了“新西班牙”,是最早从中国穿越北太平洋达到北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据说航行中他看到了北太平洋上的一些陆地,这些陆地最初在葡萄牙的海图上被显示为小岛,但后来在各种传说和不同版本的地图中膨胀成一片大陆大小的陆地,被称为“伽马大陆(Gamaland)”,并吸引了不少航海家前往探寻。在18世纪,俄罗斯人穿越西伯利亚并到达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后,主动探索太平洋的北部边缘。俄罗斯人的“伟大北方探险队”由丹麦探险家维图斯白令带领(Vitus Bering,就是白令海峡的“白令”),其中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探查传说中的“伽马大陆”。再晚一些时候,英国人的詹姆斯库克船长也曾经在探险航程中探查过北太平洋区域,都没有发现任何传说中的大陆,“伽马大陆”的神话才逐渐平息。
在这幅法国人的地图中,遍布着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探险家开拓与征服的航路足迹,东半球上夏蒙特的航路,是不多的法国人的足迹之一,也是不那么充满战火与殖民血腥历史的航路之一。亚历山大·夏蒙特(Alexiandara Chevalier de Chaumont. 1640-1710)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于1685年派往暹罗王国(泰王国古称)的首任大使,同他“顺道儿”的还有1684年暹罗王国派驻法兰西的两位回程大使。他的使命是寻获有利可图的贸易协定、说服暹罗王国信奉天主教,作为一名外交官,他这两个任务一个也没有完成,不过他描写的十七世纪暹罗王国生活的回忆录,倒是为其获得了旅行作家的美誉。
1685年10月18号,夏蒙特向暹罗国王递上路易十四的国书 by JEAN BAPTISTE N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