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期~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指路人(下)——记制图大师普朗修斯及其世界地图
我有店,也有故事
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橙湖工作室
在地图制图的艺术史上,普朗修斯这幅世界地图,是一件里程碑般的作品:第一次用人物形象来寓意其所代表的地域,配合人物周边丰富的动物、植物、景色等的描绘,对地图四周的外围边框进行了精心而繁复的装饰。包括地图本体在内,图中每一寸都覆盖着丰富的信息、充满着艺术感的图像。欣赏这张地图,可以说是走入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视觉盛宴。

从左上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地图周边所描绘的寓意人物及场景分别代表了:欧洲、亚洲、非洲、麦哲伦尼卡、秘鲁阿那、墨西卡那,每一个局部小插画中都有一位女子代表着那个区域的某些特定的品质,背景则代表着那个区域特有的风景、植物、动物、名族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从当时欧洲人的视角,代表着欧洲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欧洲(Europa):欧罗巴女神金色的项链和皇冠以及手中的权杖,暗示着她的皇家身份,她的脚下踩着装饰着十字架的球体,她右手边是一个丰饶角*,强调了欧洲的丰盛与富饶;丰饶角的下方堆放着书籍、天球仪、琴、号角、头盔、火枪,象征着艺术、自然哲学、战争,所有这些都被欧洲人视为自己对世界的重要贡献,这大概也包括了战争,因为在欧罗巴女神的不远处就是欧洲人步兵部队的战斗场景,在更远一些的地方,则是吹着长笛的牧羊人和遍地牛羊,一片田园牧歌的景色。
如果我们比较图上其他几个地区,就会发现“欧罗巴”是唯一没有坐在动物身上的寓意人物,与其他地域相比,她暗示了欧洲人自负的文明程度。利用女子的形象寓意地理区域--特别是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在整个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地图作品中颇为流行,但将文明划分为不同等级的总体看法变化并不大,其中欧洲总是处于最高的文明等级,或许是欧洲帝国从不停歇的海外殖民与扩张的历史,给了他们这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吧。

亚洲(Asia):寓意亚洲的女子坐在树下犀牛的背上,脚下是装满黄金和珠宝的盒子,她也穿着盛装,裤脚和袖口镶嵌着金色的饰边儿,手中拿着一棵树(或许是寓意着农耕),另一只手里丢当着一个阿拉伯风格的香炉。亚洲区域的背景同欧洲区域一样,也是战场交织着亚洲风格的田园风景。其实细看这个寓意亚洲的女子的轮廓,她可能更接近波斯人或者阿拉伯人或者突厥人,反正在她身上很难看出东亚或者东南亚女子的模样,或许在那个年代,小亚细亚和波斯、阿拉伯区域才是欧洲人所认知的亚洲。欧洲人的“远东”,真正的东方帝国,对他们来说依然遥远、模糊、神秘。
淘宝APP扫二维码看宝贝详情
普朗修斯地图中的北极极地部分,也显得与众不同。普朗修斯的一生都是东北航道的坚信者和倡导者,他支持和鼓励了巴伦支的三次极地探险航行,只是在那个风帆年代里,极地东北航道对人类几乎是不可逾越的自然力量。图中对极地区域的描绘上,新地岛(Noua Zemla)和环绕极点的其他(猜测的)岛屿之间有着大片的公开水域,那正是他坚信并鼓励荷兰人前往探索的东北航道区域。非洲的黄金与奴隶贸易、东方的香料贸易、美洲的白银与蔗糖贸易,那些异域的巨大财富吸引着年轻的荷兰共和国,但那些大部分都是荷兰人的宿敌、老牌西班牙帝国的地盘,实力稚嫩的荷兰人,在开始的时候要先从避开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西洋及印度洋上的贸易据点开始,虽然图上极地的这些地理信息在今日看来是如此的异想天开、一厢情愿,但,寻找和打通“东北航道”一直对荷兰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非洲(Africa):与前两个大陆的寓意女子不同,“非洲”并没有华丽的衣着,夸张的大帽檐之下,是丰腴的身体,只在腰间围绕了一块遮羞布,她的手中拿着弓箭与长矛,寓意着非洲人的渔猎日常,只是她手中的一把优雅的遮阳伞仿佛不应该属于那个时代的非洲。她坐在一只凶猛的鳄鱼背上,大象、蜥蜴。蛇、鸵鸟、狮子等伸展在她的面前。更远处,有人正在把赤裸的尸体放入坟墓之中,几座金字塔清晰可见,在欧洲人的视野中,那可能是与非洲相关的唯一文明标志。

麦哲伦尼卡(Magallanica):这可以说是寓意人物插图中相对奇幻的部分。“麦哲伦尼卡”是以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探险家麦哲伦命名的(尽管这个为西班牙国王探险的葡萄牙人并没有活着回到旅程的终点)。“麦哲伦尼卡”只是那个时代想象中的、在不同版本地图上表现为大小形状各异的“未知南方大陆”的众多名字之一,是一块被认为为了平衡地球上的北方大陆,“必须”得存在的一块南方大陆。寓意“麦哲伦尼卡”的女士穿着欧洲风格的系带上衣,又高又硬的驳领,及地的长裙。她两支手里都拿着奇异的植物,坐在大象身上,在她身后,一座火山正在喷发;在她面前,是一群裸身骑着战象的兵团,地面上和天空中的动物形象也都亦幻亦真。如果说“一张白纸,好画图画”,那未知的南部大陆就是这个空白的画布,描绘着梦幻般的想象世界。
抛开其外围绚烂奇幻的人物与景物,这张世界地图的本身也蕴含了那个时代丰富的地理信息。

地图的主体部分主要由左右分布的东西两个半球构成,然而不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巨大的南方大陆都是其醒目的特征,这个南方大陆就是上文中我们提到的、梦幻的“麦哲伦尼卡”女士所代表的“MAGALLANICA”大陆。根据当时流行的大陆平衡理论,十六世纪的地图制图者,包括地图大咖墨卡托在内,习惯将当时对欧洲人来说还相当陌生的南半球投射为一片巨大的南方大陆,并且由于墨卡托的影响力一度普及了“MAGALLANICA”这一词汇,不过此地图中,“MAGALLANICA“”一词的下部还标识着“TERRA AVSTRALIS”字样,这是拉丁文“南方大陆”的意思。时间证明,后者的名称“Avstralis”后来更受到普遍的接受和欢迎*。麦哲伦海峡南岸的火地岛(Terra del Fuego)此刻也被描绘为南方大陆的一部分,直到十七世纪才被欧洲人认知为只是一个岛屿。

*澳大利亚的英文“Australia”一词源于拉丁文“australis”,意为南方,地图中“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既是拉丁语“未知的南方大陆”。

地图中描绘的亚洲,南部大陆向北冲起来,将新几内亚(NOVA GUINEA)都包括了进去,新几内亚左侧的“南方大陆”突出部分,标注着Beach,Maletur,and Lucach字样的地名,这三个地名其实都是来自马可波罗游记,是游记中属于爪哇岛(Java)中的区域。爪哇与南部大陆的这种混淆源于一个错误,最初,马可波罗使用阿拉伯语称爪哇岛为“大爪哇”,称呼苏门答腊岛为“小爪哇(Java Minori)”但他还说,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因此给后人造成混乱。1532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巴黎和巴塞尔印刷)就因为这种混乱而出现印刷错误,而地图制作者依旧引用了其中的信息。普兰修斯在他的这版地图中遵循了这些信息,虽然在他自己之前1590年版本的世界地图上,新几内亚还是一个大的圆形岛屿。其实,这张1594年版本的世界地图上,大多数太平洋地区的岛屿与地名都是西班牙语,日本的轮廓则是使用了葡萄牙人路易斯·特谢拉(Luíz Teixeira)的信息。此时,荷兰人对于遥远东方的地理信息,还没有自己的一手资料、依然处在“道听途说”的阶段。
寓意亚洲的女子坐在树下犀牛的背上,脚下是装满黄金和珠宝的盒子
图中的星座、帆船和浑天仪等装饰,图的每一寸都覆盖着丰富的信息、充满着艺术感的图像。
巴伦支的北极探险地图(地图介绍可参见公众号21期)
让我们还是回到这张地图的时间原点吧--1594年,那一年,荷兰人巴伦支正率领着他的第一次极地东北航道探险队驶向陌生的新地岛;那一年,将在第二年率领荷兰第一支东印度探险队的科内利斯尚在葡萄牙人的老家里斯本以商人身份过着“无间道”的生活;那一年,荷兰人林斯滕,一年前从他效力多年的葡萄牙人的东印度大本营--果阿地区--终于返回荷兰并带回了遥远的东方的一手信息,此刻,正加入了巴伦支的第一次远航探险队驶向极地。但是这些大航海时代荷兰人的“英雄”,彼时尚无法为普朗修斯直接提供任何关于遥远的东方与陌生的北方的地理信息,普朗修斯只能依靠其他前人的信息,其中大部分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信息,摸索着荷兰人通向东方和未来的航程。

四百多年前,为了各自民族和国家的财富与荣耀,欧洲各国的探险家们上演了一幕幕史诗般的海上远征:残酷的搏杀、坚忍的意志、异域的财富、仰慕的荣耀、交织的科学与宗教,还有壮美险恶的海洋、冷暖难测的人性、绝望中的希望;四百多年后,他们都被视为人类大航海时代的豪杰、智者,他们的科学智慧、探索精神、地理发现,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的伟大财富。
欧罗巴女神金色的项链和皇冠以及手中的权杖,暗示着她的皇家身份
*丰饶角(Cornucopia)艺术作品中装满水果和鲜花、形似动物角的装饰物。
秘鲁阿那(Peruana)、墨西卡那(Mexicana):这两块区域的名字,在地图中分别标识在今日的南美洲和北美洲区域,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南北美洲这个对于欧洲人来说的“新世界”,也是他们海外殖民和扩张的重点区域,是“资源、财富、战争”的同义词。寓意插图中,“秘鲁阿那”女士和“墨西卡那”女士都坦胸露乳,只有头饰与遮羞布,她们都坐在凶猛的动物身上,手中或者是战斧或者是弓箭,仿佛在守卫着她们脚下成箱成袋的金银。她们的背景中都有“愤怒”喷发的火山,以及食人族赤身裸体做着“人肉烧烤”的恐怖的细节描绘。只是远处海面上,代表着欧洲人的三艘高桅杆帆船已经出现在海平面上,“人肉烧烤”大餐即将被打断,更恐怖的殖民统治与资源掠夺的大戏就要上场。

这张绚烂斑斓、引人注目的世界地图,是由那个时代荷兰的雕刻大师扬·范·多特库姆(Jan vanDoetecum)雕制的铜板。它是欧洲科学制图史上,第一张使用寓意人物代表不同地域、配以华丽的装饰作为地图外围边框的作品,并在中央部分插入了浑天仪和罗经盘等具有象征意味的专业性工具,两半球连接处上下的两个小圆球,绘制的是南北天球上形象的星座图案。这些装饰风格和手法,将成为未来一个世纪里,众多世界地图绘制者争相模仿的标杆。
“麦哲伦尼卡”是那个时代想象中的、在不同版本地图上表现为大小形状各异的“未知南方大陆”的众多名字之一
荷兰人对于遥远东方的地理信息,还没有自己的一手资料、依然处在“道听途说”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