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图谦恭地献给尊敬的东印度公司董事会” --您忠顺的仆人、地图师赫尔曼·摩尔
今天的故事,就从约三百年前的这幅地图的落款说起。 历史上,叫做“东印度公司”的有好几个,包括荷兰、法国、丹麦、瑞典、还有德国的奥斯坦德东印度公司等等,本文,则是指设立时间最早、存续时间最长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落款的制图师--赫尔曼·摩尔(Herman Moll,约1654-1732),则是十八世纪上半叶,英国最著名的地图学家及制图师之一。
淘宝APP扫二维码看宝贝详情
摩尔大约在1654年左右出生在德国的不来梅,后来为了躲避斯堪尼亚战争而搬到了伦敦,早期他靠为其他地图出版商做雕版师谋生,直到1680年代,他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原创地图,不过到了1690年代时,他已经在伦敦建立起了自己的地图商铺。 摩尔在事业上的努力及成就,让一个组织将其接纳为成员。这个组织经常在位于伦敦康希尔交易所巷20号的乔纳森咖啡馆聚会(听着有点像航运业古老的劳埃德咖啡馆的故事),虽然此处也是各种投机者经常见面交易股票的场所,但摩尔这个组织里都是些“正经人”,比如包括了: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考古学家威廉·斯图克利、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和丹尼尔·迪福,以及那些有胆有识有天赋的“海盗”,比如威廉·丹皮尔、伍德·罗杰斯等。从这些聚会和接触中,摩尔获得了大量的独一无二的、甚至是“特权”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他从事地图制作重要的一手资料来源。
要问为什么这些人会有独一无二的信息来源?好吧,那我们就再来看看上文所述的摩尔“朋友圈”:那两位作家的名字有些陌生没关系,您知道《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吧!?没错,这就是出自他们手笔的作品;那个胡克,是不是也有些眼熟,对了,您第一次听说他应该是在初中生物学的课本上--显微镜看洋葱细胞,英文中“Cell”--细胞这个词就是他发明的,当然他的研究范围还包括了彗星、光的运动、木星的旋转、重力、人类记忆等等;至于那些所谓的“海盗”,伍德·罗杰斯(Woodes Rogers)?那是当时大英帝国的巴哈马总督,而且是先后被任命过两次,在那里他成功地抵御了西班牙人的威胁,他作为船长拯救塞尔柯克的故事被认为是《鲁滨逊漂流记》的原型;威廉·丹皮尔(William Dampier)?他是那个年代英国妇孺皆知的探险家、航海家,他是第一个探索了今天澳大利亚部分海岸的英国人,也是第一个曾经三次航行环游世界的人。他们被称为“海盗”只是因为做过私掠船的船长,不过,那可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皇家特许的买卖,丹皮尔这张伟大的“海盗”面孔作为插画,将出现在法国地图师尼古拉斯·德·费尔的那副著名的美洲地图中(当然,摩尔著名的“河狸地图”和“鳕鱼地图”也是借鉴了德·费尔的美洲地图*,大家算扯平了);总之,这是一个对摩尔的地图出版事业非常重要的“朋友圈”。
以奥特留斯那本《寰宇大观》地图集为标志,1570年代,以安特卫普为代表的荷兰进入了地图制图的黄金时代,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早期的著名地图作品多以拉丁语、法语、西班牙等刊印,英国人的作品或者英语的作品并不多见,但随着大英帝国在十七世纪的逐步崛起及其海外殖民地的迅速扩张,英国人的地图开始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赫尔曼·摩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的代表性地图集是1715年出版的《被发现的世界》(《World Described》)30张大型地图作品中最著名的两张--就是上面提到的俗称“河狸地图”与“鳕鱼地图”--被用来宣传和支持英国的全球政策和殖民主张。 赫尔曼·摩尔(herman moll)不光精通制作地图,也极富商业头脑,他设计这张地图是为了庆祝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业上的成功,这不仅是为了吸引公众对自己作品的关注,也是为了获得该公司富有的投资者们的赞助,所以,以这张地图"谦恭地献给"东印度公司的全体董事,可谓恰到好处。这张地图,因为其身后的历史和极具装饰性的风格,后来成为广受欢迎的南亚、东亚地图之一,也是18世纪英国第一次出版的关于该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图。
英国制图师赫尔曼·摩尔1720年版亚洲地图
大咖经常聚会的乔纳森咖啡馆
纪念威廉丹皮尔的海盗生涯的邮票
左上角小插图:河狸正在尼亚加拉瀑布下修建着自己的“水坝”
这幅地图上的谦恭的落款
右上角小插图:新鲜的鳕鱼被捕获、加工、准备装船出运
*1713年,法国制图师尼古拉斯·德·费尔出版的一幅北美洲地图,左上角小插图:河狸正在尼亚加拉瀑布下修建着自己的“水坝”,右上角另一幅小插图:新鲜的鳕鱼被捕获、加工、准备装船出运。摩尔发布自己的地图时引用了这两个小插图,在摩尔的“鳕鱼地图”发布时,关于捕鱼权的斗争正是法国和英国北美殖民地政策争论的焦点之一。而“河狸地图”则被认为是“法国和英国之间,关于各自北美殖民地边界之间持续争议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制图文件。”具体可参见我们之后介绍尼古拉斯·德·费尔的文章。
东印度公司徽章 约 1700年代
而能够让赫尔曼·摩尔这种大英帝国的知名地图师称自己为“忠顺的仆人”,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可谓来头不小! 东印度公司的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也被称作“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可敬的东印度公司)。它由一群有野心和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政治帝国就这样诞生了。这个特许状最初只是给予该公司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然而随着时间的变迁,伴随着大英帝国在全球的崛起,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了印度庞大帝国的实际主宰者,并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亚洲的近代国家格局。 “可敬的东印度公司” 这个名字,对于印度人来说充满羞辱与讽刺意味,古老的莫卧儿帝国,就这样被一家“充满创业欲望的公司”征服了,“可敬”的过程充满了耻辱与血腥。
中国人对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通常没有什么好印象,那是因为我们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通常总是从历史课本上: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的独占权、并经印度的加尔各答出售往中国,从那时起直到1840年终于爆发中英鸦片战争,那是一段双方交恶最深的“时光”,是中国人民苦难的近代史的原点,那个1840年,最终成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由此上溯到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 。 但明显地,对于英国人来说,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异常成功的公司,到1874年1月1日该公司解散时,它已经存续了274年。中华大明王朝前后享国也不过276年。《泰晤士报》评论说:“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 赫尔曼摩尔的这幅地图,就是代表了英国人向“可敬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这种致敬。 待续……
赫尔曼·摩尔(Herman Moll,约1654-1732)